公元纪年 |
干支 |
朝代 |
年号 |
大事记 |
前656 |
乙丑 |
楚 |
楚成王十六年
|
鲁僖公四年,……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春秋左转正义》) |
|
|
|
|
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故号此城为万城,或作方城。 (《水经注·汶水》 |
|
|
|
|
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 (《汉书地理志》) |
前557 |
甲辰 |
楚 |
楚康王三年 |
夏六月,晋荀偃、栾黡帅师伐楚,以报宋杨梁之役,楚公子格帅师及晋师战于湛阪。楚败绩,晋师遂侵方城之外。 (《春秋左传正义》) |
前555 |
丙午 |
齐 |
鲁襄公十八年
|
晋侯沈玉济河,会于鲁济,寻溴梁之盟,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平阴,齐地也,在济北卢县故城西南十里。平阴城南有长城,东至海,西至济河,道所由名,防门去平阴三里,齐侯堑防门,即此。(《水经注·济水》 ) |
前409 |
壬申 |
秦 |
秦简公六年 |
堑洛,城重泉。(《史记·秦本纪》) |
前404 |
丁丑 |
齐 |
齐康公元年 |
韩景子、赵列侯及晋师伐齐,入长城。(《水经注·汶水》) |
前369
|
壬子 |
|
赵成侯六年 |
中山筑长城。 (《史记·赵世家》) |
前361 |
庚申 |
魏 |
魏惠王九年 |
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史记·秦本纪》) |
|
|
|
|
华州《禹贡》雍州之城,……春秋时为秦晋界邑。长城在州东七十二里,或说秦晋分境祠华岳,故筑长城……《史记》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今州东南三里魏长城是也。 (《元和郡县志》) |
前358 |
癸亥 |
魏 |
魏惠王十二年 |
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自亥谷以南,郑所城。(《水经注·济水》) |
|
|
|
|
卷有长城,经阳武到密。 (《后汉书·郡国志》) |
前351 |
庚午 |
魏 |
魏惠王十九年 |
诸侯围我襄陵,筑长城塞固阳。(《史记·魏世家》)
|
前351 |
庚午 |
齐 |
梁惠成王二十年齐威王六年 |
齐筑防以为长城。 (《水经注·汶水》)
|
前333 |
戊子 |
赵 |
赵肃侯十七年 |
围魏黄,不克,筑长城。(《史记·赵世家》)
|
前319~301 |
|
齐 |
齐宣王元年~十九年间 |
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史记·楚世家》)
|
|
|
|
|
泰山西有长城,缘河经泰山余一千里,至琅邪台入海。(《史记·苏秦列传》) |
前311 |
庚戌 |
燕 |
燕昭王元年 |
张仪游说燕昭王: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史记·张仪列传》) |
|
|
|
|
易水又东屈关门城西南,即燕之长城门也。(《水经注·易水》) |
前307
|
甲寅 |
赵 |
赵武灵王十九年 |
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 (《史记·赵世家》) |
前300 |
辛酉 |
赵 |
赵武灵王二十六年 |
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史记·匈奴列传》) |
前299 |
壬戌 |
楚 |
楚怀王三十年 |
秦使将军戎攻楚,取新市。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共攻楚方城。 (《史记·秦本纪》) |
前284~279 |
|
燕 |
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 |
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史记·匈奴列传》) |
前272 |
乙丑 |
秦 |
秦昭王三十五年 |
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 |
前265 |
丙申 |
赵 |
赵孝成王元年 |
赵将李牧驻守代郡、雁门备御匈奴,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史记·李牧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