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一清
  • 时间:2011-9-14 浏览: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杨一清(1454-1530),明朝将领。字应宁,号邃菴.又号石淙。祖籍云南安宁,后迁丹徒(今属江苏)。幼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成化年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以副使督陕西,在陕八年,洞悉边事。弘治皇帝即位后,杨一清奏请建筑花马池一带边墙,他提出花马池东至延绥安边营,西至宁夏黄河边横城堡,横亘400余里,旷野近边,黄沙野草,弥望无际,无高山巨堑为险阻,故敌骑能长驱直入,须建筑边墙以御腹心之患,弘治帝从之。十五年(1502),杨一清升左副都御使,他整顿兵备,筑城修堡,勃罢庸官败将,简练士卒,军纪肃然。十八年,蒙古鞑靼兵突入花马池,攻掠固原等地,杨一清由陕西率轻骑驰援,昼夜兼程至隆德(今属宁夏),用疑兵之策,夜发火炮,音震山谷,鞑靼兵以为明大军赶到,急忙撤退北遁。正德元年(1506),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三镇无所统摄,有警互不相援,奏设重将镇守。不久,进右都御史。在分析、研究边境战事及守备情况后,上奏边防四策:修浚墙堑以固边防,增设卫所以壮边兵,经理灵、夏以安内附,整伤韦州以遇外侵,而尤以修墙堑为急。具体修守方案是:在延绥、安边营、石涝池至横城堡300里,设墩台900座,驻守军4 500人;石涝池至定边营130余里平衍之地筑边墙,32里的险崖峭壁地段进行铲削,筑以墩台连接;宁夏花马池一带旷野之地,宜置卫所拒敌;环、庆以西至宁州,增兵备1人;横城堡以北至黄河南岸原有残存墩台36个,应重新加以修复,武宗帝批准了杨一清的方案,并拨发努金数十万两,命杨一清主持修筑工程。后因宦官刘瑾擅政,处处节制,辞官,筑墙工程仅进行4个月,边墙仅40里就被迫停工。五年,奉诏再次总制三边军务。后任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嘉靖三年(1584),升兵部尚书,以左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采用攻抚之策,击退蒙古亦不刺部的进攻。不久出任首辅,后遭诬陷落职。疾卒。有《关中奏议》、《石淙类稿》。



                                               (来源:《长城百科全书》)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相关文章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10204884号-2
Copyright©2009-2011 www.thegreatwallcenter.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unescape gold.版权所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编办:025-86633229 | 办公室:025-86634269 | 传真:025-83273111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210009)
技术支持: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