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始皇之前,已经有争霸的趋势,力图东进,统一天下。因此,在其与东南邻界诸侯国家之间,没有修筑长城的必要。但是在他的西北与强大的匈奴接界,匈奴奴隶主贵族不时南下骚扰,不仅对秦国内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有很大的威胁,而且对其东进统一天下的雄图极为不利。于是在一次打败义渠的战争中,乘胜追击,并且修筑了长城作为防御。《史记·匈奴传》上记载:“秦昭王时(公元前306年——前251年)……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又根据《史记·张仪列传》上说:“立惠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按照《六国表》上所记,取陕的时间在惠文王更元初年(公元前324年)。并且设了义渠县,说明这时已开始修筑长城,到秦昭王时才继续修筑完成的。上郡原是魏的领土,魏在这里曾修筑过长城,这一条长城有些地段可能沿用魏长城之旧筑。北地在上郡之西,陇西的郡治在巩昌,距临洮不远,这一段长城应即是后来秦始皇万里长城西部的一部分。它起于今甘肃的岷县,经临洮,北达今兰州,再东行,到今宁夏的固原县境,折而东北行,到甘肃的环县、庆阳,再到陕西的鄜县、延安、绥德,止于黄河边。
(资料来源:《长城》 罗哲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