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正在遭损毁 专家称《长城保护条例》执行不力
  • 时间:2011-6-14 浏览: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游客肆意攀爬河北省迁西县的一段残长城(郑严 摄)

    八达岭长城在保存相对完好的基础上经过数次修缮,以雄伟的姿态迎接了无数中外游客。

      平型关是长城著名的关隘。关门(左侧)和墩台间被挖成凹槽,原本完整的关城被劈成两半。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然而就在5月25日,一段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的楚长城城墙遗址,在一风电项目施工修筑盘山公路时被推倒了2公里。

      “这段城墙有30.51公里,我们同河南省文物部门去年刚刚确认了它的保护价值,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毁掉了2公里。”中国文物学会长城研究委员会会长成大林唏嘘不已。

      在保护长城的问题上,文物界同地方政府之间一直存在分歧。成大林说,主要矛盾是要不要把长城作为一种资产来经营。因为有些地方已经有了先例,比如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在香港上市;金山岭长城当地出价600余万元卖给了一家公司来经营。成大林用“遍地开花”形容当时开发长城的状况。

      在这种背景下,出台长城保护法的呼声非常强烈,既有文物主管部门,也有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呼吁。

      《长城保护条例》从酝酿到出台历时7年

      2003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联名8个届别的45名委员提交了“长城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的提案,建议:一是开展长城的全面调查,建立长城保护的记录档案;二是制定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明确长城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三是制定长城保护的专项法规。

      提案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决定先对长城保护状况进行调研。受命主持课题调研的正是成大林。他回忆说,立法课题在1999年底开始酝酿,直到2003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才确立《长城保护、管理和研究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并将其列入当年的重点课题。

      成大林带领课题组经过近6个月的艰苦工作,先后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60多个省市的战国、秦、汉等朝代部分地段的长城和处于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旅游风景区等处的长城进行实地考察,行程8000多公里。2004年4月25日,一份近20万字的调查报告通过了验收,被送到国务院法制办——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长城小龙头风景区在开发中,将土筑长城改建为砖砌长城;山东省淄博市原山公园、章丘市七星台度假区和青岛市小珠山风景区对齐长城进行了复建,使长城面目全非……长城的修缮、复建工程,对长城的破坏突出表现为改变原状、原工艺、原材料、大量损害长城上原有的历史信息……”

      成大林说,“尽管目前对长城保存状态还没有统一的分级标准,但是根据实地调查的情况还是可以得出长城确实遭到了严重破坏的结论。”

      国务院法制办研究后,决定针对长城保护问题立法。由于长城涉及地质、林业、建筑等很多行业和部门,所以立法工作开展得十分艰难。

      “每次讨论都很激烈。”成大林说,当时他建议开发旅游景点应先报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审批,但是遭到利益相关部门的反对,经过反复讨论平衡之后,“报批”还是改为了“备案”。

      “这样的规定就软多了。”成大林说,现在很多长城开发项目对长城遗迹造成的毁损,应该跟这条规定有直接关系。

      如何定义长城,当时争议也比较大。现行条例规定:“长城,包括长城的墙体、城堡、关隘、烽火台、敌楼等。受本条例保护的长城段落,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认定并公布。”在成大林看来,这样的认定性规定并没有概括出长城的定义。毕竟经历2000多年的历史,长城的建筑形态、历史功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很难用一般的形态和功能来概括。直到今天,长城的定义问题仍没有解决。这给长城保护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例如,云南、吉林、广西、陕西及湖北近年发现的石墙;清朝为镇压农民和少数民族起义大规模增修的“长城”、“长墙”、“长堤”等都存在是否能定义为长城的争议。

      2006年10月11日,《长城保护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同年12月1日起实施。

      尽管在成大林看来条例还很不完善,但是对条例的出台他举双手赞成:“毕竟有法了,能多些约束。”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10204884号-2
Copyright©2009-2011 www.thegreatwallcenter.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unescape gold.版权所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编办:025-86633229 | 办公室:025-86634269 | 传真:025-83273111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210009)
技术支持: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