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里长城上演“万里造城” 世遗保护亟待规范
  • 时间:2005-12-20 浏览: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记者:邓卫华、徐扬、李美娟 编辑:王媛媛

        长城是我国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各地又兴起了新一轮的“关心长城、修复长城”的热潮。与古代修建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族进攻截然不同,很多地方开展的是以利用长城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为目的的“造(长)城运动”。

        在“造(长)城运动”中,许多不同朝代的原始长城未经科学论证,被修造成“清一色”的仿明清长城;索道、卡丁车等不合适宜的现代旅游、娱乐设施不仅破坏了长城的原始风貌,甚至使一些长城墙体面临坍塌的危险。

        专家认为,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同时也是检验我国世界遗产保护水平的标尺,严格规范长城开发活动已经迫在眉睫。

        长城旅游开发“一哄而上”

        这是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森林公园内的一段齐长城旧址。(新华社记者邓卫华摄)

        自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人们对长城保护和利用的意识大大提高。但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开发”取代“保护”成为各地修复万里长城的“主题曲”。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有19个省市的境内有长城,已经或正在招商开发的项目有230多个;其中以河北和北京所占的比重最大,两地的招商项目130个左右。河北省境内现存的明长城达2000多公里,关塞众多,气势恢宏,且大多为砖石结构,保存相对完好,集中了明长城的“精华”区段。河北省近年来提出“全面保护长城文物、统一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并专门修建了一条全长1754公里的长城旅游公路,将老龙头、慕田峪、大镜门等多处长城景点连接起来。记者乘车从河北长城沿线的张家口、抚宁等地经过,处处可见“以发展长城旅游为龙头,带动旅游事业发展”的大幅标语。

        专家担心,这种组群式开发不仅会破坏长城的原始风貌,而且还会因客源不足等因素留下众多的经济纠纷甚至金融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近百个长城开发招商项目中,乡镇政府招商的占8%,各种旅游公司占21%,市县旅游局占33%,其他占28%;而作为世界遗产的管理部门——文化文物部门所占的比例仅为10%。长城开发呈现出“县县点火、村村冒烟”的无序状态。



     

        长城亮了 城墙“哭”了

        这是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森林公园内的长城,是在齐长城遗址上修建起来的,由于风格酷似明清长城,因此引来不少专家的议论。(新华社记者邓卫华摄)

        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位于河北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每天在《新闻联播》片头上与观众见面——一度被视为长城开发的典范。

        然而根据国家文物局执法督察小组近期的调查显示,未经科学论证的开发对这段“最美的长城”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开发金山岭长城的公司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方便地乘坐缆车参观长城,拆毁了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箭楼,建成缆车通道的入口。更令人感到痛心的是,为了打造金山岭的“夜长城”景观,开发公司在古长城上铺设上了电线,并在城墙上打进很粗的钉子以固定电线。中国长城研究会会长成大林说:“打眼儿就会渗水,可能会使结实的城砖粉化。而这些钉子一共钉了2000米,这最精华的2公里长城多年后可能会因此而整体坍塌。”

        位于山东境内的“齐长城”是在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祖”。在山东博山,古老的齐长城被推翻,仿造明清长城建起的“假长城”彩旗招展;在齐长城沿线,“真长城牵手假长城”并不鲜见。在济南七星台长城景区,有一段长2公里、高6米的雄伟的长城景观。遗憾的是,这段仿明长城是在齐长城的遗址上修建而成的。专家们呼吁,在长城开发时要尊重历史,保持不同时期长城的别样风貌。齐长城专家张华松教授说:“类似的修缮和造城运动还发生在长城的许多段落。人们随心所欲修复的这些城墙、关隘、烽火台等,无论是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还是外观形象,都与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修复成了破坏,游客花钱却买来虚假的历史文化信息。”

        由于一些新建的所谓“长城景观”及配套设施不符合文物管理的相关法规,在“造城运动”后又不得不被拆除,投资者也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宁夏灵武县有一段号称“小龙头”的明长城遗址,一个农民企业家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钢筋水泥、空心砖重建这段长城。结果在已经花了几百万元、破坏了2公里长城后,被文物管理部门勒令停工。金山岭长城上花费巨资修建的疯狂巴士、卡丁车等游乐项目也同样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成大林说,过去老百姓拆砖建房和自然损毁是使长城遭到破坏的两大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减灾能力的增强,由这两个因素引起的长城破坏已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今天,以促进旅游为目的的“造城运动”已经成为破坏长城的罪魁祸首。此外,在工业园区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未经科学论证而破坏长城的事例也屡屡发生。

                                                           (转载于新华网山东、辽宁、江西频道)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10204884号-2
Copyright©2009-2011 www.thegreatwallcenter.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unescape gold.版权所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编办:025-86633229 | 办公室:025-86634269 | 传真:025-83273111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210009)
技术支持: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