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计划 出发应该对出行做合理计划
背包准备 合理准备食物、衣服、水等,合理装包
衣着装备: 帽子,冲锋衣裤,抓绒衣裤手套,内衣(心逸,纸内裤),登山鞋
背包行囊: 背包,防水袋
住宿装备: 帐篷,睡袋,防潮垫,地席,炉具
行走工具: 头灯手电,指南针与GPS,刀具与斧铲,绳索与上升下降器,水壶,对讲机
常备药品: 感冒药,肠胃药,运动损伤药,解毒药,其它
地形与方位 认识地形,认识方位,地图判读
天气与气候 认识天气,认识气候,并与它们协调
野外用火 用火,有效的用火,安全地用火
火种、引火物和燃料
火种:可以是火柴、打火机或其它类似的东西。火柴是其中最好用、也是最可靠的,尤其是涂过蜡的防风火柴。打火机有时会失灵,在寒冷的地方使用冰冷的汽油打火机,简直能气死你。不要迷信凸透镜聚焦或者使用电池短路、钻木、火弓等非常规手段,没有相当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一定会误事。
引火物:最常用的就是报纸,在野外,干草、木屑、枯叶、秫秸杆、废弃的鸟巢等都是上好的引火物。注意,引火物必须干燥,否则就根本没用!一切富有油脂的东西都是优质的引火物,桦树皮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种物质含油量极高,甚至比松针还好用,使用得法的话,书页大小的一块就能点起一堆熊熊篝火。工业燃料也是极佳的引火物,比如煤油、无水酒精、固体燃料快等,他们本身极易燃烧,又含有大量的热值,甚至可以引燃湿柴。用过压缩饼干的包装袋吗?简直好烧极了,方便面袋、食品袋、一次性容器等等,我们身边的垃圾原来就是最好的引火物。
燃料:天然燃料当然得首推木柴了,另外,干燥的荆棘,秫秸杆,干牛粪等也是上佳的燃料。但是,工业燃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除了热值高、易携带之外,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最小的。酒精、丁烷、汽油等都是我们常用的燃料,但是它们都需要专用的炉具。
炉具的使用
气炉:气炉是野外炉具中最常用的,从普通的简易丁烷炉,到高档的高山气炉,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每种气炉其实就是一个缩小了的煤气灶,它们都是由储气罐接口、减压阀、导气管、阀门、燃烧器、炉架等组成的,有的气炉带有压电陶瓷点火装置,还有的气炉具有汽化炉的功能,除了丁烷之外还可以使用汽油等液体燃料。一般来讲,商店里买的气炉都没有配挡风板,除非你单买;如果想省钱的话,可以DIY一把:找一点薄铝板,按照你的炉具的高度和直径剪成三至四片宽带,当然还要考虑你的锅子大小,每两片之间用三个小铁圈儿串联,这样是为了能迭起来,一头一尾用铁丝钩钩住,弯好弧度,齐活喽!
汽化炉:这是一类可以使液体燃料高效燃烧的炉具,燃料可以是汽油、无水酒精,有烧煤油的吗?我还没见过这样的野外炉具,可能是由于煤油炉重量太大,没有什么人喜欢用。使用汽油的炉具应该首先用手泵加压,让汽油雾化喷出。正常燃烧后,燃烧产生的热就足以维持汽油不断汽化。
酒精炉:有几种酒精炉本身具有防风能力,可以通过风门的大小控制酒精的燃烧速度,同时还能在帐篷内安全使用。它们带有专用的锅子,有的甚至还配有专用的烧开水的水壶。这类酒精炉使用时注意酒精不要加到十成满,否则燃烧初期酒精不汽化,影响使用效果。把它们元配的液体酒精燃烧器换成固体燃料罐,也可以使用固体酒精。另外还有多种简易酒精炉,只由一个锅架和一个盛酒精的小罐组成,非常简单,价格也便宜,缺点是不防风,也不能在帐篷内使用,但是这类酒精炉却可以使用固体燃料块。
几种辅助用品
蜡烛:蜡烛不但可以给我们提供照明,如果把它削成碎屑,也是优质的引火物,它还可以节约我们的火种。所以宿营之后点起一根蜡烛是非常好的习惯。蜡烛以短粗的为好,长了易折断,不好携带。
煤油:如果赶上下雨天气,柴禾都被打湿,使用煤油可以很快地引燃湿柴,点起篝火。加煤油时要小心呦,别烧了袖子。把盛有煤油的塑料瓶中装满干燥锯末,可以更方便地携带。
介绍几种常用的篝火
三块石:用三块碎石码成三角形,中间架起干柴,就是最简易的篝火,三块石头还可以支起一只锅子,在无风的天气下,这种生火方式最为常见。
壕沟火:在地上挖一条一锹宽的短沟,挖沟时注意风向,一般顺风挖沟,风太大时要和风向成90°。沟底铺一层核桃大小的碎石,以利通风,这样就可以架柴生火了。壕沟火比较抗风,还可以在沟的两头挡土或石块,控制风力。壕沟火还有很多变种,比如:利用一块大石头或一面城墙做一头,间隔15~25厘米码上两溜石头或碎砖等等。
圈火:用碎石或碎砖码成一道封闭的圈墙,注意墙的根部应留有足够的空隙保持通风,也可以在圈墙的一面留一个豁口。这种篝火可以烧得很大,假如风力允许的话。非常适合寒冷天气下大家一起烤火。
星形火:就是学校里开篝火晚会时烧的那一种。几根大木柴交叉架在一起烧,随烧随把木柴往篝火中心推。火势很旺,但是有风的天气里千万别烧。
井字架:把较粗的木柴码成井字架,中心加上引火物和较细的木柴。非常容易点燃,缺点也是风大了不行。
迅速点燃篝火的要领
温度、氧气和燃料是燃烧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所以,正确的点火方式,首先必须有充足的干燥燃料。潮湿的燃料不好烧,因为水分蒸发时要带走大量的热,降低了温度,这也是为什么烧篝火的地面应尽量干燥的原因。其次,引火物必须充足,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常识,对于草木纸张之类,容易点燃的不禁烧,如报纸、枯叶等,禁烧的不容易点燃,如木柴等。为了保持木柴等必要的燃烧温度,不要舍不得加引火物,否则引火物都烧完了,木柴还是烧不着。最后,必须保证适当的通风。风力过大,把火苗吹离燃料,降低了温度,不能形成燃烧。风力太小,又没有足够的氧气维持燃烧。有的朋友点篝火时,干柴一大堆堆在一起,烧得烟雾缭绕,就是没有火苗。须知,烟雾的形成来自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本质就是由于缺氧所致。所以,灶底铺碎石,把柴架起来,都是为了通风。
在潮湿的天气里点火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潮湿的环境里生火是野外求生的一项重要本领。即使是在夏天,遭遇淋雨、落水等意外,浑身湿透导致失温,直接威胁生命的例子并不罕见。
点篝火的地方决不能潮湿,万一没有这种地方,用石块或木棒把火垫起来吧。引火物是最重要的,某种意义上讲,引火物的多少决定了篝火是否能够点燃。一定不能吝惜引火物,你能找到多少?尽量加上吧,只要篝火点燃了,就一切OK了。没有干燥的引火物怎么办?找一找周围是否有松针、桦皮、松脂等易燃物,实在不行的话,把较粗的木柴外皮削掉,内心通常是干燥的,劈成细丝就行了。要是带了煤油、燃烧块等,那就更简单了,加上就是。
寻找水源
野外用水
能够直接饮用的水
自己从家里带的冷开水通常都可以在密闭的容器中存放两三天以上不变质,可以放心饮用。北京的自来水也可以直接饮用没有问题,当然前提是你习惯喝生水。倒是我们从家里带的自制饮料需要我们当心,它们极易变质,如:绿豆汤、莲子汤等,天气热时最好不带。
如果没有什么污染的话,井水可以直接饮用,但是长期闲置的废井不行,井里微生物繁殖得太多了。
沿途没有村庄的话,山涧中流动的水一般都可以直接饮用。越靠近水源头水质就越清冽,泉眼附近的水比自来水的水质还好。当然我们还需要判断一下,看看水质清浊程度,用鼻子闻一闻水是否有腥气,如果腥气较重,证明水中微生物太多,就不要直接饮用了。
凌线附近的冰雪融水是非常洁净的,可以直接饮用。
*特殊情况:身处缺水地区,所带的水消耗殆尽,而距离下一个补水地点还很远,那么一切就应该从权计较。水沟、水洼里的存水,只要没有变浑、起泡,少喝一点没有关系,如果能使用消毒药片或者过滤管处理一下的话当然更好。其实条件实在恶劣,一切可以入口的液体都是救命的琼浆玉液。
野外取水
北京附近的村落密集,只要是有人居住,村里基本上都能找到干净的饮用水。我们应当尽可能取用。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小村落的水源是人畜共饮的,取水时间应当在早晨,避免在牲畜饮用后取水。
遇到泉眼、瀑布等容易取水的地方,直接拿容器灌取就是。如果是在小水塘取水,水面可能会有漂浮物,应该用瓶子取水:瓶口冲下插入水中,保持瓶口在水中然后翻转,这样漂浮物不会顺流进入瓶中。
在河流湖泊处取水,可以在水边挖一个渗坑,然后舀取渗入坑中的净水。
饮用和洗漱
有很多野营者喝水不得法,感觉口渴了就非常痛快地喝一气,其实这是错误的。一定要时刻牢记:在野外,喝水的唯一目的就是维持生命。不要感觉口渴时再喝水,这时人体已经轻微脱水了,此时喝水,既喝得多,身体也没有充分利用所喝的水,很快就排泄掉;到头来总是觉得自己带的水不够喝。同时,大量饮水会加重人体的代谢负担,使人感到疲劳。正确的饮水方法是少量多次,每三四十分钟就需要喝几小口水,大概100毫升的样子。
在野外,卫生条件肯定比不上在家里,不能太讲究,原则上是不得使用饮用水洗漱。那么如果要洗漱怎么办?洗脸洗手可以使用河水井水,露水甚至帐篷上的冷凝水,碰上下雨下雪就更好办了;要不然的话,多带几包消毒湿纸巾吧。刷牙时特别费水,不能找到干净水时,嚼口香糖好了,当然得是那种不含蔗糖的,否则会蛀牙。
饮用水的消毒
煮沸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通常,当温度升至83°C时恒温15秒就足以消灭水中绝大部分微生物,这也是相当多的冷饮厂的消毒手段。如果处在疫区和南方瘴气严重的地区,就一定要更加小心,因为有极少的致病衣原体和支原体在沸点附近依然能存活一段时间;把水煮沸20分钟以上吧,这样保险。
可以使用消毒药片消毒,这样更方便,也更快速;但是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也可以试一试采用碘酒消毒:每升水中滴两滴,摇匀后放置一会儿即可饮用。药物消毒的缺陷是消毒后的水中会有少许令人不快的味道。
带多少水为好
带水的多少和人的体重、排汗量有关,体重大、排汗多的人耗水量大,应该多带。如果把炊事用水也计算进来的话,每人每天按2.5~3升水定量就可以了,冬季气温低,人体出汗少,可以少带一点;夏季气温高,人体大量流汗,水一定要带足。当然,如果沿途补充方便的话,也可以少带。
推荐每人带一大瓶健力宝,这是一种碱性运动饮料,能迅速补充人体因流汗而损失的矿物质,维持电解质平衡,恢复体力。红牛饮料也是这类东西,除了含有电解质外,它还含有牛磺酸、赖氨酸和肌醇等物质,对缓解疲劳十分有效。但是不管怎么样,建议一定带一大瓶清水,毕竟清水是最解渴的,同时还能做为炊事用水。
容器
水壶:各种军用水壶是最容易想到的,它们由铝合金制成,容积在750毫升到1300毫升,价格低廉,寿命长,有的军用水壶还配有饭盒,方便使用。军用水壶的缺点是设计不太合理,冬季壶盖的螺纹一旦冻住,打开非常费劲,同时也比较重。
此外还有户外专用水壶,材质由金属和塑料等制成,体态细长,容易挂在背囊外挂上,有的水壶还配有保温套。有一种保温水壶,有点象日常使用的不锈钢保温杯,保温效果很好,当然价格也很好,如果不是去爬雪山或去林海雪原,没有必要配备。
水囊:由多层高分子材料制成,体积可压缩,不怕烫,可以直接灌开水,重量轻。大容积的水囊还带有背负系统。
水桶:塑料制成,可压缩得很扁。带有密封水嘴,使用方便。
饮料瓶:最常用的容器,密封很可靠,重量极轻,获取容易。2升的饮料瓶装满水差不多够一个人一天饮用。缺点是怕热水烫,另外寿命太短,好在饮料瓶几乎可以不花钱就能得到。
*水壶和水囊的特殊用法:冬天的时候,把水壶(保温壶除外)或水囊灌满开水,可以放到睡袋内当热水袋用,大辐提高睡袋的温标。
野外宿营
长途跋涉
团队出行
旅行安全 心理准备: 与自然亲近而非征服自然
防范未然: 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
潜在危险: 出发过程中对潜在危险的判断和及时预防
紧急情况: 紧急情况处理
临危不乱: 出现危险后进行自救或对他人进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