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宿客栈,自助游客的新选择
  • 时间:2009-12-24 浏览: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住进古色古香的老街老村,体验枕河人家的温润雅致,品味地道的民风雅俗,远离城市的喧嚣。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以浓郁的风俗民情为卖点的民居式客栈,成为许多自助游客的住宿首选。 

      客栈阵营日渐蔓延 

      程树民是南湖国旅市场拓展部总监,他长年醉心于游走西部,曾一度打算在云南经营客栈。据他的经验,客栈大概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起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最初,在一些尚未充分开发的景区里,由于缺乏住宿设施,当地居民以富余的民宅接待不定量的背包客。随着慕名而来的背包客数量增加,民居被有意识的扩建和改装,并逐渐变成专门接待游客的民居式客栈。 

      “背包客自助游的脚步,是客栈阵营不断蔓延的推动器。”程树民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据他了解,早期客栈的主力客源是海外背包客,客栈需求量变化不大。近两年,国内背包客的数量和旅游范围急速扩大,客栈的发展也获得了很大动力。 

      目前,在中国一些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阳朔、周庄等,脱胎于民居的客栈已发展得初具规模。据了解,小小的丽江古城四方街里就布满大大超过百家的客栈;阳朔从事民居旅游的居民有4000多户,对游客开放居室的有3500多户;邓小平同志故居所在地的四川广安牌坊村里,农民办起的“农家客栈”从30多家发展到70多家;四川阆中,古城内的部分民居改成了客栈,房间里卫生间、空调、电视等现代设施和古风家具相映成趣。 

      据了解,有出版社已经出版专门介绍国内各地客栈的书籍。客栈在旅游体系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的趋势,由此可见一斑。 

      背包客:客栈是旅途中的家 

      成都有一家在背包客里颇有知名度的“龙堂客栈”,客栈入口处张贴着告示:“西装革履者恕不接待住宿!”这似乎为所有的客栈散播出了“气味语言”:客栈意味着和星级酒店截然不同的住宿方式和感受。 

      从事广告业的陈先生,回忆起国庆到同里镇旅游住进客栈的感受,还是一脸陶醉:“没有空调的概念,先辈人的建筑设计真正令天人合一。坐在树阴下,感受从古朴回廊里透过的风,真是一种回归的享受。” 

      中山大学的小李节前在云南腾冲县城的一家客栈住了半个月,他说:“住在客栈有回家的感觉,和村民吃饭聊天,体验到民风民俗。客栈里处处是古老的韵味,有掀窗、有窗棂,在绣楼上看远处,和顺坝子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远处的马鞍山、来凤山成了画中的点缀。我还结识了好几个同住的朋友,大家后来结伴而行。” 

      客栈在其拥趸的心中,烙印下几大优点: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融洽亲切的人际关系、简单的设施和服务以及仅相当于星级酒店几分之一的价格。 

      客栈管理需规范化 

      与客栈代表的风情韵味相对应的是,在一些旅游网站上,时常留下背包客关于“投宿不殊”的抱怨。 

      广东中旅人士认为:客栈绝大多数是个体经营,服务质量难免良莠不齐。这也是客栈难以接待旅游团队的原因之一。但是,一些观念较新的景区,已经开始借鉴国际青年旅馆或者星级酒店在管理经营上的规范性和专业化优势,来提升客栈的档次。比如四川广安区牌坊村对村民的客栈进行等级评定,由牌坊村旅游协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收费,希望打造“牌坊村农家客栈”的品牌;在成都、南京等一些中心城市里,客栈将民居式的特色和青年旅馆的专业化服务结合起来。这些经营者,为客栈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思路。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10204884号-2
Copyright©2009-2011 www.thegreatwallcenter.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unescape gold.版权所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编办:025-86633229 | 办公室:025-86634269 | 传真:025-83273111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210009)
技术支持: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