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巨龙的脊背上的三个“第一”好汉
  • 时间:2009-12-24 浏览: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巍巍长城,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她东临黑龙江,西至新疆,南到湖南,北达蒙古。她时而遨游在崇山峻岭之间,时而穿行于戈壁沙漠之上,时而又憩休在巨浪翻滚的海边。
      这条象征中华文明古国的巨龙——长城,跨越了中国的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纵横十万余里,足够绕地球一圈。据说,她是宇航员在太空俯瞰地球时所能发现的最为明显的两个人工建造物之一。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前后),她是十多个民族,经过二十二个朝代(包括诸侯国),历时两千多年修筑而成的古代军事防御建筑。她伴随我们民族,是中华大地沧桑的历史见证者。
      长城居世界七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神秘的长城,吸引了多少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们万里迢迢,历尽千辛万险来瞻仰她的容貌,探索她的奥秘,评论她的功过是非。
      然而,没有人对她有完整的概念,史书上对她的论述也往往矛盾百出。
      为了考察和记录长城的全貌,给人们展现长城的踪迹和雄姿,从一九七九年开始,成大林、孙芳、刘雨田,这些龙的传人,分别对长城全线进行考察,他们不辞辛劳,长年奔走在人迹罕见的荒山野林,大河上下,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在长城的研究史上写下了“三个第一”。他们是勇攀高峰的好汉。

    成大林,全线拍摄长城第一人

      一九七九年十月,在中国西北的大戈壁滩上,有个骑着骆驼在寻觅、探索的人。他从敦煌出发,过玉门关,沿着通向新疆罗布泊的汉长城遗迹,整整走了半个月。他的双腿内侧,已被骆驼宽大的背脊磨得红肿,几乎渗出脓血来,在这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戈壁滩上,他好象步入了另一个星球。
      他默默切思索,艰难地行走。只有驼铃伴随着他……。他饿了,啃几口干馒头和咸菜;渴了,喝几口沼泽地里的苦水;累了,就地躺下休息工会。他就是新华社摄影记者成大林,中国第一个全面拍摄、考察长城的人。

      

    “最早的长城到底在哪里”

     

      一九七九年春节刚过,成大林离开了繁华的北京,迎着料峭的春寒,身背二十多公斤重的摄影器材,来到山海关,开始实施全面拍摄长城的计划。
      可是,当成大林举起相机时,他突然感到茫然,平时自以为很熟悉的长城,现在觉得陌生了。最早的长城在什么地方?长城到底有多长?长城的每种建筑都是干什么用的?……这些涉及到历史、考古、建筑、民族、军事等各种学科的问题,一下子涌现在成大林的面前。于是,在拍摄长城的同时,他开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对于一个体育学院毕业生来说,要从事这种带有考古性质的工作,谈何容易。然而四十岁左右的成大林却象着了魔似的,他一定要找到最早的长城。
      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他全部翻阅了;沿途所到之处的县志、府志,以及兵史、汉简,他都不厌其烦地查阅,他把有关长城的所有资料都抄录下来他请教了许多历史学者、考古学家……就这样,成大林从拍摄长城入手,从古代建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考察和研究者长城的历史沿革。
      终于,成大林发现和证实了中国最早的长城,位于山东省境内的齐长城,并且考证出长城的入海处在青岛市的黄岛区,而不是以往所说的琅琊台……而今,成大林已成为中国长城学会筹委会的一名成员。

      

    为了更好地表现长城

     

      查阅文献资料,虽然很枯燥乏味,但没什么危险。而拍摄、考察长城,成大林却屡遇险情。
      山海关附近的长城被破坏得比较严重,那里的山势不象北京八达岭那样峻峭。成大林为了拍摄出长城的气势,经过几天的观察,决定登上距山海关十余里的角山来拍摄这段长城。
      第一次,成大林选择了一个阴天上山,他想把长城拍摄在云雾飘缈之中,以增加气氛。他和同伴戚建伟背上了几十斤重的器材,开始攀登角山。四月的天气,虽不算热,但他们还未爬到一半,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了。他们在灌木丛中钻来钻儿几次遇到绝壁,只得沿着一条石缝,慢慢往上爬。到山顶时已近中午,人和山都在云雾之中,云在他们身边飞来飘去,可就是找不到一个拍摄的时机和角度。突然,一阵冷风吹来,云升高了,变成雨水落了下来。他们急忙用雨衣包起器材,无可奈何地让雨水顺着头流进脖子,顺着脊梁流到脚跟。风一吹,冻得成大林和他的伙伴直打冷颤。第一次尝试就这样失败了。
      第二次、第三次也都失败了。
      五月初,成大林第四次爬角山。当他和同伴小戚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爬到半山腰时,身后猛然传来一声巨响,吓得俩人不约而同地“哟”了一声,趴在地上不敢动。原来,这一带是靶场,这次是民兵在进行手榴弹实弹练习。这次又失败了。
      第五次上角山,固现场能见度不好而没拍摄成功。
      第六次,成大林在角山上终于成功地拍到了满意的照片,并意外地发现了到目前为止所知的最窄的长城,这段长城仅一尺二寸宽。
      为了拍摄、考察长城,成大林有过多少次惊险的经历啊!
      在嘉峪关一带考察汉代屯田遗址时,他曾掉进沼泽地,险些丧生……
      在华山西北考察魏西长城时,他曾被大雨困在山洞里,只得摘五味子、野百合充饥……
      在北京怀柔延庆交界处,他曾为攀越筑在陡峭山脊上的长城,差点掉进幽深的峡谷……
      整整六个春秋,成大林马不停蹄地考察了齐、魏、秦、汉、金、明长城,解决了许多前人和史学家所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发现比蔡伦纸早一百年的纸

     

      甘肃的阳关,古往今来,曾牵动多少诗人的心弦。唐代诗人王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但奇怪的是,这个屡见于汉唐史书籍的阳关,在唐代以后不但名不见诗文,甚至在地理上也失去了踪迹。阳关哪里去了?也成了历史之谜。
      为了揭开阳关之谜,成大林冒着酷暑,骑着骆驼从敦煌出发,踏着古代先行者张骞、玄奘的足迹,沿着通向汉代“丝绸之路”南路的遗迹,寻找阳关的踪影。
      根据史料记载,成大林判断出阳关的地理位置应在寿昌县以西。但那里是一片浩瀚的沙海,要考察阳关,就必须进入这一望无际的沙漠之中。这一带流沙深浅莫测,常有“黑风”突起,连人带骆驼都会被卷走。
      成大林迈进了茫茫沙漠之中。一道、二道、三道,他向西整整跨过了十四道沙梁……历史的帷幔拉开了,沙浪向他敞开了襟怀。古代陶器碎片、铜扣、铜带钩出现了;产自西域的五色料珠、琥珀珠出现了;汉代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还有叩之作金石声的阳关砖更是俯拾皆是。
      经过成大林和甘肃考古工作者挖掘、考察,证实了这里就是历史上人烟稠密、经济繁荣的阳关。这里的古建筑遗迹分布面积达十平方华里。
      接着,成大林在阳关和玉门关之间的南湖林场的湖滩上,终于发现了一段高仅十几至七、八十厘米的长城遗迹。
      

    奇迹就是这样创造出来了。


      一次,成大林和考古工作者在长城的一个烽火台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其中的一张纸,经专家鉴定是中国最早的纸之一,比史书上记载的“蔡伦纸”(公元一百零五年由蔡伦发明并组织生产的良纸)还早一百多年。世界四大发明之一的中国造纸术的历史又增加了宝贵的资料。这张纸的照片已刊登在成大林的《长城》画册之上。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坚强毅力的人。成大林辛勤地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他行程十几万公里,如摄了数千张长城照片,成为世界上树摄长城照片最全、最多的人。一九八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他拍摄的《长城》画册,这是中国第一部用中、英文对照,反映长城面貌最全面的画册。成大林编辑的另一本英文《长城》画册也已于一九八四年底在香港出版了。他拍摄的《紫塞金城》。曾在全国优秀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奖,《古老的万里长城》曾被选入《中国摄影艺术展览》送往几个国家展出。
      成大林被推选为中国长城博物馆建馆顾问,他成为长城学专家,他用自己的照相机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长城的全貌,他用自己的行动唤起更多的人来探索长城、研究长城。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10204884号-2
Copyright©2009-2011 www.thegreatwallcenter.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unescape gold.版权所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编办:025-86633229 | 办公室:025-86634269 | 传真:025-83273111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210009)
技术支持: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