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鲁长城发现之旅
  • 时间:2014-11-24 浏览: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在莱芜市南部山区北侧的各山口要道上,至今仍残存着一些古城门与古城墙遗迹;在与之相连的各山头制高点上,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城堡、营盘、瞭望口、烽火台等古代军事设施。它们究竟是何种建筑?是何代产物?又是何人所建呢?这些谜团,一直困惑着当地的人们。

    2009,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莱芜市文物办协同山东大学共同对这些城防工程进行了细致的探查,经过谨慎地分析研究,证实了齐鲁之界上鲁长城遗迹的客观存在,并将其暂定为“疑似鲁长城”。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究鲁长城遗迹的构筑年代以及历史背景,自然会出现以下几种疑问:

    春秋时期的“齐鲁之界”是何时何因,由牟汶河北部山区的齐鲁故界退缩至牟汶河南部山区的呢?其间,齐鲁两国难道没有发生任何侵讨与抵御的举措吗?

    鲁国要完成鲁长城防线及其内侧的数座城防工程,必须征用成千上万的丁夫,这种兴师动众的国家行为,在鲁国的编年书《春秋》中,难道会避而不提吗?

    《春秋》对鲁长城防线的记载,会不会被鲁长城防线上的其他城防工程取代了呢?

    破解这些疑问的唯一途径,就是对《春秋左传》、《史记》以及《东周列国志》中的相关记载进行系统梳理、综合分析,从中寻找相关的史料依据。为此,重新对春秋时期发生在鲁国北部边界附近的历史事件进行回顾,已成必要。

    鲁国“汶阳之田”的复失,导致齐鲁之界南移至牟汶河一线。

    公元前659,《左传·僖公元年》载:“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这说明,鲁僖公即位之后,将“汶阳之田”分封给了当时的鲁相季友。这“汶阳之田”指的就是与齐地接壤的牟汶河上游以北的土地。

    时至公元前611,《左传·文公十六年》载:“公有疾。”正当鲁文公重病在身之时,外患接踵而至。《左传·文公十七年》曾有“齐侯伐我北鄙”的记载。次年,公元前609,鲁文公即去世。鲁文公十七年的这次“齐侯伐我北鄙”,其后果到底如何?《春秋左传》中却隐而未提。其实,在这次侵伐中,“汶阳之田”被齐国侵占了。这也是有史料依据的。鲁文公病逝后,次年正月,鲁宣公即位。五月,鲁宣公就前往“汶阳之田”上的“平州”(泰山牟县西)拜会齐惠公,“事毕,宣公辞齐侯回鲁”。这是《东周列国志》中的记载。《左传》中也明确记载了“平州”拜会的目的,即“会于平州,以定公位”。以上史料证明,此时“平州”所在的“汶阳之田”,已经隶属于齐国了。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10204884号-2
Copyright©2009-2011 www.thegreatwallcenter.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unescape gold.版权所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编办:025-86633229 | 办公室:025-86634269 | 传真:025-83273111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210009)
技术支持: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