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河西学院组织了大学生志愿者骑自行车沿河西走廊宣传长城保护,开展长城科学考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汉明两代长城
长城在河西走廊蜿蜒千里,有汉、明两代长城遗迹共存的奇观。7月18日,同学们冒着小雨出发,沿着汉明两代长城,开始了宣传、科考活动。行进在汉时烽燧明时墙的身旁,千百年的岁月显得那么悠远,又如此近在眼前。尽管这里的长城疮痍遍布、满目苍桑,但她傲然兀立、雄瞰四方,让后人感受她的伟大;又像那些千千万万的无名的筑城役卒和戍边将士,诉说着他们祈盼和平的愿望,展示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绣花庙
一路上,最艰苦的地段是绣花庙。绣花庙原名定羌庙,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史载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还曾重修,现在早已没有了庙。因为它位于武威盆地与酒泉、张掖盆地之间隆起的山地制高点,海拔达2595米。队员们冒雨逆风骑行在又陡又长的上山坡道上,十几公里的路程用了近两小时,终于站在了绣花庙山颠。举目而望,南面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山南是青海省,北面是历史上著名的胭脂山,山北就是内蒙古自治区。两山相距仅50多公里,其间的平川就是千百年金戈铁马的古战场,长城也在这里向东西两侧延伸。居高临下望去,长城的残损一目了然,令人扼腕,同学们都深感长城保护的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