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理学家欧文·拉铁摩尔1930年初,对中国整个长城边疆地带进行了考察,1939年写成《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拉铁摩尔以长城及其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边疆史的角度探讨长城在中国历史及其地缘政治方面的作用,提出了“长城边疆地带”的概念。他认为长城不是一个绝对的边界的“线”,而是一种“被历史的起伏推广而成的一个广阔的边缘地带”[2]。
拉铁摩尔认为长城边疆地带的形成是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城一带既是中国辽阔边疆的缩影,也是反映中国历史的视窗。”[3]拉铁摩尔第一个明确提出长城区域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线”,而是沿长城一线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历史、人文、自然等综合内涵的区域的概念。拉铁摩尔将长城作为一个区域,考察长城内外及周边区域的人地关系,研究在长城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关系。
长城地区的最东部,主要是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中国北部边陲,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山峦叠翠的大兴安岭地区,秦汉时期就是中原王朝修建长城所防御的匈奴等族群的根据地。汉朝的鲜卑部落,唐宋时期的室韦蒙古部族都是产生发展在这个地区。元代时黑龙江上游的大兴安岭地区是蒙古族始祖肇兴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