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逶迤千里齐长城
  • 时间:2013-9-11 浏览: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提及长城,人们会想到我国北方的万里长城。 在齐鲁大地上也有一条千里长城,名曰齐长城。齐长城起源于古济水河东岸的长清县孝里镇广里村,从大峰山山顶通过,自西向东蜿蜒千里,直达黄岛入海,全长 618.9公里,共翻越大小山峰1518座。

    齐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考古和文化价值。齐长城比欧洲人公元前459年修建的79公里长雅典壁垒早200余年,比秦长城早400余年,堪称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成为最古老的军事防御工程。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2500余年,它最早载于《管子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长城阳面为鲁国,长城阴面为齐国。齐长城为齐王齐桓公所建,司马迁《史记·楚世家》中载: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齐长城并列两道,两道长城之间为屯兵营房和石砌通道,城墙一般高5米,厚2.5米,城墙内侧有守城马道,高4米,宽2米,马道下依墙建石屋。齐长城与秦明长城不同的是,齐长城就地取材,乱石垒切,非常简陋。秦明长城用特制的砖石垒切,石灰浆勾缝,外观整齐,坚固耐久。

      齐长城是一条东西连亘千余里规模宏大的工程,依靠人力,绝非一世一王()所能完成的。春秋齐桓公时期开始,历代续修,最后完成于战国齐宣王时期,先后筑长城历时260余年。从齐长城的建筑规模及作用来看,春秋中叶以前齐长城仅完成了西段修筑,也就是当时齐鲁两国相交界地段。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齐宣王筑长城于此,西起齐州,东抵海,犹有遗址。又据《水经注》大岘山(卷一)载:县北偏东百五里,上有穆陵关;关之南北为沂朐分界处,齐宣王筑长城于此。据此断定齐长城的东西两段分界处在今淄博市的博山。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了一个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奴隶制逐渐衰亡,封建制兴起,各国依据其国情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使得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也导致了军事力量的强大,因而出现了长达几百年大规模兼并战争。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10204884号-2
Copyright©2009-2011 www.thegreatwallcenter.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unescape gold.版权所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编办:025-86633229 | 办公室:025-86634269 | 传真:025-83273111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210009)
技术支持: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