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80公里明长城57座烽火台面临坍塌危险
  • 时间:2013-7-22 浏览: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也叫做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而如今这个防御工程却已不再坚固。目前,保存最好的山丹明长城在甘肃境内,但80多公里的明长城本体、57座烽火台正在面临损毁和坍塌的危险。

      目前,明长城山丹段二期抢险加固工程下周将进行招投标,计划年内开工。中国之声记者李赢也亲赴兰州,实地观察明长城的生存现状。记者从兰州驱车六个多小时后,进入张掖山丹境内,远远看到戈壁上断断续续黄土夯成的矮墙,这就是400多年前修在河西走廊的明长城。

      与岩石垒成的八达岭长城不同,这些黄土筑成的长城,在风沙、暴雨、洪水面前更为脆弱。走进山丹明长城新河段,烈日高温下六七个工人正在修葺河堤做防护工程。

      记者:您在这做多久了?

      工人:长了,20天了。

      记者:主要做什么。

      工人:做这个护口。

      记者:护口是用来做什么的?

      工人:就是护长城的。

      由于不像八达岭长城那样坚硬,明长城的保护工作也被人们比喻成是在和大自然抢时间。

      山丹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宋昌:这个河道它有三公里长,它是原来已经洪水冲刷过的洪水沟,如果我们不这样赶快把它保护的话,如果洪水一来继续冲刷,长城将受到严重威胁。长城就倒了,一会儿我们去那边看,那边更严重。

      山丹境内的380多公里明长城,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能看见的墙体是88公里,现在能保护的只有5、6公里,有80多公里的明长城本体、57座烽火台时刻面临坍塌的危险。

      宋昌:我们紧着要干的,过几天就要招标的对它的本体加固招标,等一会你们去那边看看,加固和没加固明显不同的。

      记者看到,加固后的明长城在它两侧保护范围设有水泥桩、并被拉上了带刺的钢丝防护网。这样可以防止洪水冲刷和人为取土、攀登的破坏。

      无论是本体加固还是防洪工程,摆在明长城保护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钱。2009,山丹县文物管理局争取到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660万,今年正在向甘肃省文物局申请第三期抢险加固工程3049万元。

      宋昌:技术上难度我们国家在文物保护上手段已经比较成熟了,不存在任何问题。现在前车的就是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有钱什么事都好办。长城保护是全社会全体公民的责任。仅仅如果靠文物工作者难度太大了。否则您今天来了看到了,过几天它就成了遗址了,什么也没了。

                                                                         (来源:中广网兰州7月20日消息  记者李赢)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10204884号-2
Copyright©2009-2011 www.thegreatwallcenter.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unescape gold.版权所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编办:025-86633229 | 办公室:025-86634269 | 传真:025-83273111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210009)
技术支持: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