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叫烽火台?
  • 时间:2013-5-17 浏览: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烽火台又称墩台、烽堠、狼烟墩等,体有圆、方数种,圆者上盖圆屋。烽台由来已久,汉代叫做烽燧,多筑于远距城体之外的高山之巅或平川地高亢之处,俯控交通要地,专作瞭望和报警之用。有的烽台和长城支脉相连,在建造上多土石合筑,圆形者下大上小,内侧筑有台阶以通上下。烽台外有的加方形围墙设施,《太白阴经》卷五《烽燧台篇第四十六》云明烽燧“下筑羊马城,高下任便,常山三五为准,台高五丈,下阔三丈,上阔一丈”。其尺寸和实际调查情况相符,但因台子多毁,设置情况已不清楚。据记载台上小屋以板为之,上覆下栈,屋上置三灶,台上亦置三所。流火绳三条,举烽烟用。台内备旗、鼓、弩、炮石、垒木、水瓮、乾粮、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羊粪等,每烽六人,五人值班,一人传递文书符牒。有的烽台基制和敌台基本相同,一般下部以石为基,有门。上部以砖为台体,中空,周设箭窗,这种烽台可上可下。台顶可以举烽火,或派遣付堠到敌区寻探消息,迂警回报,古北口卧虎山西编号29的烽火台,位于山顶,西北和墙体相接,平面为圆形,东西开门,门为圆拱形,门前有高3.8米宽2.1米的墙体,显然是进入烽火台的踏道。门为青砖砌筑,拱券式,高1.8米,宽1.03米,进门后为深2米、宽1米的拱券洞,成直角南拐,有台阶八层可达台顶。台子为圆形,下部用毛石砌起,高8.2米,再上为高1.5米的砖墙,通高9.7米。台顶直径10.2米,周围砖砌高1.5米的短墙,台西南有一宽约1米的门道可通向城墙体,短墙上布满了望孔,今存12个,孔长30厘米、宽20厘米。烽火台往往数个相连,在险要高山之巅,用信号构成了一个为防御体系服务的联络网。


                                                 (来源:《万里长城纵横谈》 董耀会  著)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10204884号-2
Copyright©2009-2011 www.thegreatwallcenter.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unescape gold.版权所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编办:025-86633229 | 办公室:025-86634269 | 传真:025-83273111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210009)
技术支持: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