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全线现存最完整的关城是哪座?
  • 时间:2013-5-15 浏览: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嘉峪关,是明万里长城西端终点,也是长城众多关城中如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关城雄峙在祁连山和马鬓山之间,两侧城墙横穿戈壁,与两山相连,为控扼河西走廊交通咽喉,自古为军事要地。1372年明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率兵进军河西。他沿途巡视,最后看中了嘉峪关依山傍水,四面地域开阔,最宜建关的险要地形,奏朝廷弃敦煌不守,而筑嘉峪关城。

      嘉峪关城平面为梯形,西头大,东头小。由内城、外城等一系列建筑组成。

      内城:即关城的心脏。在明代,内城设有军事指挥机关。开始设守备司,后来设游击将军府。还设有检验出入关证件的机关,建有嘉峪公馆。也有仓库、夷厂。所有军火武器、粮秣均置于内城。内城外缘周长640米,东城墙长154米,西城墙长166米,南北城墙长各为16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墙分两次筑成。1372年初筑土城时,用黄土夯筑高约6米,夯土层12至14厘米。1539年加固关城时,除维修6米以下部分外,又加高约3米,外侧用土坯垒砌,中间填以砂石混合黄土。少数增高的墙身也有夯筑的。增高9米,加上垛墙总高10.7米,底基厚6.6米,上宽2米。顶部用砖铺。外侧有青砖砌垛墙,高1.7米。城墙内侧有砖砌宇墙,高30厘米,厚34厘米。内城有东西二门,东门上楣刻“光化门”,西门上楣刻“柔远门”,两门均有砖砌拱券门洞。门洞长20.8米,宽4.2米。门洞基础和地面均用长方形石条衬砌,两门均安铁皮包钉黑漆双扇门。二门之内北侧靠城墙建青砖斜坡马道,上至城顶。坡下有砖木结构的门楼和照壁。马道斜长22.2米,宽2.7米,外侧有护道墙。马道下原有成排的拴马桩。二城门之上均建有城楼。楼高约17米,为三层三檐木结构的歇山顶式建筑。底层面宽三间,进深两间,一二层四周有廊,立红漆明柱各18根。第二层的明柱之间有木格花栏杆环绕。第三层,四周为木格花窗。楼中绘有飞天、山水、花草等图案。楼内有木栏杆楼梯,可供攀登。楼的顶脊装兽形瓦,顶盖灰瓦。南北城墙无门,墙头居中筑敌台,上有敌楼。敌楼面积38.2平方米,为一层三间。楼外带明柱通廊。城墙四角各建方形角楼一座,角楼亦称戍楼,为哨位。楼高出城墙5.4米,为二层砖砌单间式,底面积29.7平方米。下层向城内开券门,另三面开券式窗。由内可登楼,楼上为平台,台四周设垛口,形如碉堡。

      外城:关城之东、南、北三面有黄土夯筑的围墙,称外城,明嘉靖年间修。其西端与罗城南北两端相接,并在此连接长城,与长城成犄角之势。东部围墙沿岩岗边缘筑起,围一广场。外城全长1263米,残高3.8米,基厚2.3米,上阔0.65厘米。外城围墙有383米残缺,1981年已补筑。外城门耸立在城东北的高岗,称东闸门。门洞高4.2米,宽3.8米,长10.6米,两侧用石条砌基,砖砌壁,壁嵌36根方木支柱,上搭方木棚架。门顶建有门楼,面宽三间,进深两间,红漆明柱,上盖灰瓦,装脊兽。

      登上关楼远望,长城似龙,戈壁如海,塞外风光,尽收眼底。嘉峪关已成为长城西端的标志景区。


                                                (来源:《万里长城纵横谈》 董耀会  著)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10204884号-2
Copyright©2009-2011 www.thegreatwallcenter.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unescape gold.版权所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编办:025-86633229 | 办公室:025-86634269 | 传真:025-83273111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210009)
技术支持: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