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货运车辆驶过银川市水洞沟附近的明代长城遗址(4月11日摄)。近日,记者在宁夏灵武、中宁、同心等地走访时发现,
不少长城遗址和附属建筑物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一些长城遗址附近没有明确的保护设施或者保护措施被人为破坏,长城的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水洞沟附近的长城遗址不远处,可见煤场和化工厂(4月11日摄)。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的宁夏,自古为边塞要地,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从文献记载与修筑技术上可以断定,自西周时期开始,战国、秦、汉、隋、金、明等朝代都曾先后在此修筑长城。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紧挨着长城遗址建设的村屋(4月9日摄)。按要求,距城墙十米内是不允许设立任何建筑的。宁夏长城全长1507公里,可见墙体517.9公里,另有铺舍、壕堑、品字形窖等遗址,具有重大的考古、文化、历史研究价值。长城遭破坏,除因长期以山洪冲毁、风沙侵蚀等自然因素外,主要为近几年生产建设及村民建房取土和平田整地等人为因素造成。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的长城遗址上,村民挖土建房时挖出来的明代石料随处摆放(4月9日摄)。据了解,当地文物管理所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对长城遗址进行巡查监督,制止破坏行为的出现。但因文物部门没有执法权,人员编制少、资金少等原因,保护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村民的家紧挨着长城遗址,长城附近也没有设立保护护栏(4月9日摄)。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记者 彭昭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