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 甘肃省 地处河西咽喉之地,南有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马鬃山地势十分险要,自古被誉为河西第一隘 口,是历代封建王朝戍边设防的重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及东西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嘉峪 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整个建筑由内城、外城、城墙等部分组成“城内有城”,它作为内地与西域、中原与大漠之间纷争与融合的见证,悲壮而辉煌。
玉门关 甘肃省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北境。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 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由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筑塞至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元封四年(前107),由酒泉筑塞至玉门 关。1979年以来,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河西汉代障塞烽燧遗址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敦煌西北的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进行了发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固城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今城垣残存,断续相接,呈正方形。城内为西固区商业文化中心。
骆驼城 位于甘肃省高台县。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城堡之一。
乌鞘岭汉明长城双线 位于甘肃省天祝县。乌鞘岭为祁连山系有名的大山之一。
汉长城 位于明长城东部,始筑于汉元狩三年(前120),为夯土板筑,因长期自然风化基本被毁,沿线烽燧墩绝大部分成为馒头状。
明长城则大部分保存较好,筑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墙体均系夯土板筑,基宽约2.5至3米,高约2.5至6米。
锁阳城 位于甘肃省安西县。为酒泉通往敦煌丝绸之路古道上的要塞,地势险要。城址 位于荒漠中,分为南北二城。
阳关 位于甘肃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
杀王坡 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杀王坡。此段长城后为秦始皇长城所用,是中国早期长城的重要遗址。
峡口 位于甘肃省山丹县境内。峡 口附近长城保存很好,夯土长城和高大的夯土墩台雄峙于公路旁,十分壮观。
头墩营 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现夯土城堡遗址尚存,在遗址附近荒漠中,到处散布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红陶、灰陶罐片以及细泥红陶片、彩陶片等。
张掖城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
索桥堡 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
芦塘堡 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现称芦阳。多被毁掉。有些地方虽有墙址残存,但多已毁成土脊状的夯土堆。
大靖城 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现称大景。墙体多已坍塌,堆土仅主同于地面3~4米。过朱家湾后至赵家地沟段,夯土城墙风化严重,有些地方仅高于地面1米多。
土门堡 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境内。黄土夯城墙由土门东向北行,至常家庄段,毁坏十分严重,只很少的地方留有遗迹。
黑山堡 位于甘肃省民勤县境内。这段夯土城墙保存状况较好。
板桥堡 位于甘肃省临泽县境内。过去曾有夯土墙残迹,今基本无存。
四坝堡 位于甘肃临泽县境内。今已无连贯的墙体遗址。
胭脂堡 位于甘肃省高台县境内。城大部已不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