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万里长城如今在河北省还有多少遗迹可循吗?我国北方最早驯化的家猪起源于哪里?中山国繁华商业区又在何处……昨日在石家庄揭幕的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上,与会专家首次公布河北境内有迹可循古长城总长达1388.818公里,而邯郸武安市境内的磁山文化遗址则是中国北方最早家猪起源地之一,中山国的“商业区”就在灵寿。
京津冀的明长城超1900公里
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承办的本次年会,以“环渤海地区的区域考古文化研究”为主题,为今年国内考古界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交流会。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长城研究专家郑绍宗所做的《河北省古代长城综合研究》报告中首次公布,我省境内古长城现存于地面、有城墙建筑遗迹可循的部分(重复段落未计)整体长度为1388.818公里。
“不同朝代长城修筑的情况不同,不乏重叠之处,本次公布的长度是将不同朝代重叠的长城段落不做重复统计后,最终得出的数据。其中,烽火台等列燧长城的长度为220公里。”郑绍宗介绍,河北境内古长城分战国时期燕北长城、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等,最新的长城调查统计发现战台、烽火台等200多处,关口、隘口200多所。目前,境内有迹可循的古长城以明长城为主,“京津冀三地相加有1900多公里”。
磁山遗址是北方家猪起源地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发掘的武安西南磁山文化遗址,是目前已知中华农耕文明源头之一,也我国北方农耕文明的起源地。
昨日的年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赵兴波又为磁山遗址增加了一个新“称谓”——中国北方家猪起源地之一。他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高建强等人提交的论文中提到,磁山遗址与河南瓦店遗址所在地区均为中国北方家猪的起源驯化中心。“我们的研究采取了最前沿的DNA检测技术。”赵兴波透露,今年春季起,他们与河北文物研究所合作,开展磁山遗址遗存中猪骨DNA研究。“从9块猪骨遗骸中提取的DNA检测发现,当时的猪已驯化成家猪。”该研究对古代农耕文化是个推进,同时对于猪的育种、品种保护都提供了重要信息。
河北境内著名景观——金山岭长城
“灵寿城”曾是中山国的“市”
中山国遗址曾出土双翼神兽、四龙四凤铜方案等珍贵遗物,而当年发掘者陈应祺曾透露遗址内存在商业区。昨天,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陈伟、雷建红在年会上提交的论文《论战国中山灵寿城的“市”》中论证,初步确定“灵寿城”是当时中山国的重要“商业区”。
据悉,“灵寿城”(今平山县三汲乡及灵寿县东南部分)是中山桓公复国后建的都城,内有宫殿建筑群和制陶、铸铜、铸铁等作坊区。陈伟、雷建红认为,作坊区南部可初步确定是“灵寿城”内的“市”,“也就是‘市肆’,是当时的商业交换活动中心”。它东西长约750米、南北宽约450米,是个大“市”——“出售商品除日用陶器和较精美的铜器外,主要以铁器作为商品交换”。
两位考古学者表示,推断的依据是,此前当地人在盖房挖土时“出土成堆未经使用的陶器和成摞的各种铁农具、铁工具等。当时肯定是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或出售。附近还有一些稍大的房屋建筑遗迹,出土有较大的残灶。这表明,这些房屋相当于旅店或客栈等”。
“三垣结构”模仿长安帝陵
两年前,我省文物工作者通过考古勘测,确认唐朝皇室祖籍在河北邢台市隆尧县。昨日的年会上,隆尧唐祖陵遗址勘探队领队郭济桥介绍最新考古发掘成果时表示,已发现的三道围墙遗迹经印证为唐帝陵“三垣结构”,“具体形制模仿了当时京都长安附近的帝陵”。
郭济桥说,唐陵的这种布局体现了唐朝中央行政运行机制中的多极力量,为研究古代帝陵提供了新素材。
(来源:河北青年报 作者:高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