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子庙位于桥西区西北角,万里长城第一门——大境门内关帝庙前,建于明万历年间。此庙坐北朝南,庙中正殿供奉着三娘子的坐相,她手中托着木把瓶和海螺,为佛教的法器,寓意着吉祥美好,旁边的两位侍女,一位托着蒙靴,寓意着来往贸易的蒙古商人路途顺利;一位手托顺义王印,表示鞑靼部落和明朝签订的 “世代相传为王,以长部落归心”的约定。两边的偏房为寺院人员驻用。
三娘子是明代蒙古土尔扈特部哲恒阿噶之女,本名叫钟金哈屯,意为高贵显赫,在主政掌兵达30年时间里,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系,为蒙汉交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有一个假牛黄案的故事,明万历八年 (1580年)十二月,张家口长城外清晨寒风料峭,但西沟街市一片繁华。三娘子带着从人便衣经过,忽然发现在济善堂门前,牧民齐克神情沮丧,上前询问了解到他偶得一个半斤大的牛黄,便趁自己部落与张家口贸易时到药铺出售,但药铺掌柜认为牛黄一般就一两左右,所以没敢收购。三娘子确认此牛黄确属稀世珍品后,拿出两根金条将牛黄收到帐下,准备进贡朝廷。这时部落上层部分头领反对蒙汉通贡、互市,蓄意破坏和平,就偷偷将假牛黄替换了真牛黄。不久贡品假牛黄被发现后,明朝并没有兴师问罪,而是派人通知三娘子,同时派人暗地里细细查问。三娘子得知此事非常气愤,就派人放出风说纵观时运,养黄牛者成大事,留牛黄者必出大祸,如要破解需将那污秽之物用红布束之置于蒙古包顶。经过仔细检查后确认是部落首脑之子辛爱和军师道尔济捣的鬼。三娘子再次展示出自己的睿智,通过说教与震慑双管齐下的方式,使辛爱和道尔济伏手认罪,并表示与汉人永修和好。
三娘子在塞外草原上执政3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和平互市的政治原则,持续执行与明朝友好的方针,不仅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也符合人民的愿望,对蒙古和汉民族友好关系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她还重用汉人,引进了先进的文化技术,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先生在 《咏昭君墓》一诗中写道: “麟阁云台盖世勋,论功一例逊昭君。若从边塞争芳烈,顺义夫人亦不群。”此诗把三娘子与千古流芳的王昭君相比,更加突出了三娘子的光辉的形象。后人为了纪念三娘子的功德,便在蒙汉贸易繁盛的张家口建起三娘子庙,从而记录她巾帼传奇的一生。
(来源:张家口日报 陈伟 姬振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