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耀 会
长城区域是农耕和游牧的交界地带。在这个地区,很多的地方宜耕宜牧。农耕和游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两者很容易产生比较大的冲突。在同一个区域里,想解决冲突问题,往往需要武装力量的介入。可是,长城区域是一个特别广阔的区域,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仅仅凭借军队的驻守保证这个广大区域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的军费来支持这样庞大的军队,更没有那么多的青壮劳动力来从事这样的军事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长城应运而生,国家政权借修建起的长城来达成加强对农耕地区进行有效保卫、减少常驻军队和军队经费的目的。通过长城来提高这一地区的防御能力,有效解决了养兵太多便养不起,养兵太少又起不到其应有的保卫作用这一问题。 在大规模修长城的同时,朝廷又在长城区域实行了军屯的制度。军屯是一种军民合一的兵役体制。从事军屯的军户平时不脱离生产,同时按照规定集中地接受军事训练。因此,这些军户在战时可以迅速地投入到战斗中去。通过采取军屯措施,国家还可以用较少的经费来维持一个相对较大的常备军队。 军屯的军户虽然可以在战时补充到战争当中去,平时也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但是,他们毕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参加军事训练的时间不够多,训练的质量也不够高。因此,这些军户在战时的作战能力往往大打折扣。有的地方有的时候面对强大的军事攻势,由军户组织起来的军队因为战斗力较低,很难完成预期的军事任务,达到预期的军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