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长城的历史作用(一)
  • 时间:2012-3-9 浏览: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谈谈长城的历史作用(一)

    长城是赢得和平和安宁的保障

    董 耀 会

     代表农耕民族的历代中原政权,都曾承受过来自北方游牧民族不同程度的威胁。中国自石器时代至商周,形成了农耕和游牧南北两大经济区系。北部蒙古高原大漠的游牧经济与黄河、长江流域的农耕经济,一个飘忽不定,一个追求定居,但谁也离不开谁。

     双方不但形成了经济发展时序上的不平衡,还造成了两种文化上的差异。这两种经济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矛盾,既有相互的需要,又有相互之间的排斥。正是这种文化和经济上的深层原因,导致了两大区域之间出现一个长期,在斗争妥协中融合和在斗争与妥协中发展的历史现象。

     长城出现以前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北方地区有着广阔的草原,天然适合于畜牧经济的发展,那里的兄弟民族世代从事于以牧为主的生活;在中原地区,肥沃的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区天然更适合于农耕经济。随着种植农业经济的发展,这种农牧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农牧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这种地理环境既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容易产生摩擦。自从因发明辔具而产生了富于高度机动灵活的骑兵之后,游牧民族便如猛虎添翼。他们在相当长的历史年代中,对农耕民族保持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农耕民族政权虽然无法彻底解决游牧民族的侵扰,却也成功地找到了可运用的防御手段,这就是修筑长城阻挡住马背上的来犯者。在马队面前,高大的城墙确立了较大的优势,尽管不能彻底消灭对手,但作为日常的防御手段也行之有效。

    长城建筑形态上表现的是一种防御工事,作用的本质却是维护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安全。自战国特别是秦汉起一直到明朝,长城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掠扰,起到了保卫农耕文明的防御作用。这种和平与安宁,对游牧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10204884号-2
Copyright©2009-2011 www.thegreatwallcenter.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unescape gold.版权所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编办:025-86633229 | 办公室:025-86634269 | 传真:025-83273111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18层(210009)
技术支持:江苏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