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位于河北省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路通南北。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历史悠久。东汉末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
元代松亭关改名“喜逢口”,其得名在明《长安客话》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述:“世传昔有独子,久戍不归,其父求之,适遇于此,相抱大笑,喜极而死,遂葬山下,俗因谓之喜逢口。” 后改为喜峰口。
明洪武初年,徐达修长城时喜峰口为三十二座关隘之一,景泰年间重修时更是关设三重,三道关门成三角互为犄角,之间由石基砖墙连为一体,坚固异常;穿过关城的益母河上建有桥城,筑有水关,设有千斤“寇闸”;关城上还修建了一座高4丈的“镇远楼”。到了明嘉靖年间又相继修建了“来远楼”和“喜峰城”,形成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被称为“蓟北雄关”。明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大胜蒙古朵颜部,就是在这里接受了朵颜部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