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境内那些古城堡
刘宏安 文/图
石沟驿城外台基
明代的灵州,大小各异的堡寨遍地。这种用黄土夯筑围墙、留有砖券拱门的堡寨,大者可容纳百余户,小者可居住十几户。战事频繁的明代,因驻军防御需要,长城沿线又增筑了屯兵城堡。
500年后,当战火的硝烟散尽,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新接堡、河忠堡、胡家堡等城堡早已无迹可寻,而另一些凝聚着先民智慧与血汗的城堡,彷佛不曾走远。
几经迁移的灵州城
明时,灵州城因黄河改道屡遭水灾而不断向东北迁移。
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灵州城旧址在黄河南,洪武十七年(1384年)被河水所啮,移筑于河北7里。宣德三年(1428年)又被河水湮没,再去旧城东北5里筑城,即今灵武城区。景泰三年(1452年),增筑南关周围七里八分。万历五年(1577年),巡抚罗凤翔瓮以砖石,城高三丈一尺,四道城门分别叫澄清、孕秀、洪化、定朔,城上有角楼、敌楼、门台、炮台各4座,气势宏伟。乾隆三年(1738年),平罗爆发8级地震,城垣震塌,两年后筹资重修。
1969年,城墙多半被拆毁,用于修筑地下人防工程。现仅存城墙西北角,东西长230米、南北长155米、高10.3米,作为明代灵州城址最后的物证。
黄河岸边的临河堡
在临河镇临河村南不远处,掩映在果园中的临河堡与黄河近在咫尺。
城堡平面为方形,边长约100米,墙体用黄土夯筑,西墙正中辟门,门洞以青砖包裹,石条砌护地基。拱门上方镶嵌石匾,镌刻有“临河堡”三字。上世纪60年代,村民在门洞台基上建有龙王庙,祈求河水不再泛滥,风调雨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后,村民开荒耕地时将墙体移为平地,以至门洞也不复存在。城南1公里处,临河墩烽火台矗立在滨河大道东侧,默默地向行人诉说着坎坷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