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和:字养和,号松石(1497-1545)麻城罗铺锁口河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进士,受南京礼部主客司主事,后补御史,历任陕西巡按御史、金坛县丞、湖州知府、陕西巡抚。黄河南徙,受命部理河道,疏浚汴河及山东七十二泉,加工部右侍郎,旋调兵部左侍郎,总理三边军务,期间,几败贺兰山、河南与黑水苑一带进犯之,击退吉囊对凉州、宁夏之骚扰,论功加太子太保,迁还南京任讯问户部尚书,旋改兵部尚书。后告老归居麻城,三年卒。天子为之震悼,辍视朝;太宰议赠,赠少保;大宗伯议祭,祭九;议谥,覆正志和,因事有功,为庄襄。
著述有《问水集》、《仲志集》、《太安遗稿》、《关陕奏议》、《安夏录》、《惠湖大纪》。还有医著《陶节庵伤寒六法》、《幼科类萃》、《经念良方》等。
进士之初刘天和任南京礼部主客司主事,后升任御史,为钦差巡陕西。因不畏强权,秉公执法,得罪了镇守定宦官廖堂,遭其陷害被捕。陕西百姓万余人,鸣其不平,郭镇等人因抗争还撞死在囚车前,为保天和安全,豪侠张杰、王伦数十人,一直护送他至京城。后经吏部尚书杨一清等人上疏营救获释,被贬为江苏金坛县丞,外放几年间,因政绩卓著,先后升任江苏金坛县令,苏州同知,浙江湖洲知府。
嘉靖初年(1522)刘天和升任山西提督副使,不久,因其政绩显著,改作山西提学副使,累迁南京太常少卿,乃以右佥都御史督甘肃屯政。他将甘肃的壮丁和山西、陕西的流民集中开垦荒地,结堡而居,并屯兵保护。还上奏朝廷革除掊克、占役、湖场、瓜拨、侵渔和兴办开垦、墩堡、牛种、治水、屯兵等十件事,使“田利大兴”。不多时,又被吏部尚书推荐为陕西巡抚。上任后,上疏“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害者三十余事”,并将此法在诸边推行,帝皆从之。
这时,洮岷番四十二族造反,刘天和严惩违法不顺的暴民,率军征讨,还平息了湖店的盗贼和汉中的妖贼,因戍边平贼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兼陕西巡抚,总管河道水利工程。
1532年,刘天和母亲病逝,刘天和回家守孝、
1534年,黄河泛滥成灾,从徐州到济州漕运不通,朝廷又起用刘天和以原职总理河道,他日夜深入调查,组织周围八府百姓出钱出力,浚游导渍,加固河堤。天和率民疏通汴河,又疏通山东七十条支流,不到三个月治河工程完工,同时上疏减免平民赋税。在治河过程中,他总结得出了大量经验,所著《问水集》论述了黄河迁徒不定的六条原因:“河水至浊,下流束隘停阻则淤,中道水散流缓则淤,河流委曲则淤,伏秋暴涨骤退则淤,一也;从西北极高之地,建瓴而下,流极湍悍,堤防不能御,二也;易淤故河底高高,今于开封境内测其中流,冬春深仅丈余,夏秋亦不过二丈余,水行地上,无长江之深渊,三也;傍无湖测之停潴,四也;孟津而下,地极平衍,无群山之束隘,五也;中州南北悉河故道,土杂泥沙,善崩易决,六也。”刘天和在治理黄河的修筑堤防和疏浚河道工程中,创造了“水平法”施工测量。他还创制了“乘沙量水器”以采取河中含沙水样。因治河有功,刘天和晋升为工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吏。
嘉靖十五年(1536年),刘天和改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吏,总理陕甘三边军务。
上任后,他重申军令,大量储备战备物资,广修壕堑,选练精兵,改善装备。他发现原用的兵车为双轮,需用十人推拉才能走动,而且遇到阴雨天,就深陷泥泞,动弹不得。天和想:打仗讲究的是机动灵活,战车岂能择天时而用?于是,他翻阅大量边戍卷宗,征召工匠,将独轮车进行改造,上置炮枪斧戟,厢前树狻猊牌,左右虎盾,连二车可隐蔽三四十人。一人驾御战车,四人护卫左右,战斗力大增,威风凛凛。攻击敌人的时候,骑士隐蔽在车里。如果敌人相距较远,就用炮火轰击;假若敌人稍稍逼近,就用弓弩射击;倘若与敌人短兵相接,就出奇兵以刀剑砍刺。敌人败走,就以轻骑追击。同时,又制作大量小帐蓬,使战士不露宿荒野。由于天和爱兵如子,将士们日夜渴望杀敌建功,士气高昂。
戍边几年,年年捷报频传,刘天和不断加官晋爵,先是加右都御吏,均兼兵部侍郎,后晋升为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吏,赏赐金银无数。1540年,刘天和在黑水一带组织围歼入侵凉州敌军吉囊,斩获敌首共四百四十余级还杀掉了吉囊的儿子小十王,收复了大遍疆土。天和公论功加为太子太保,荫一子世袭锦衣卫正千户侯。
战后天和公任南京户部尚书。1541年,北部边境告急,威胁京城,刘天和又改任兵部尚书,提督团营,敌退。由于日夜治军不休,积劳成疾,嘉靖二十二年(1543)天和上疏乞归获准。归家三年于1545年腊月二十二日病逝,葬于锁口河。享年六十七岁。嘉靖皇帝得到天和尚书去逝的消息,休朝三日,以示悼念。赠少保,谥庄襄。
现锁口河有刘天和墓,墓碑上字迹至今仍可辨认,旁边立有石生像。罗铺方家边建起了刘天和纪念馆。
(来源:中国社会报 )